当前位置: 中州网 » 资讯 » 丝网管材 » 正文

提标与转型:钢铁行业换个“活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8 16:4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97
核心提示:“过去我从来不给孩子买露天小吃摊的东西,总觉得那里面落进去了钢铁厂的灰。”河南省安阳市民马女士拿着一串刚买的糖葫芦说,“

“过去我从来不给孩子买露天小吃摊的东西,总觉得那里面落进去了钢铁厂的灰。”河南省安阳市民马女士拿着一串刚买的糖葫芦说,“现在基本不会想到落灰这个事儿了。”

安阳,因钢铁而兴,但重工业的耀眼光芒也给这座城市打下了结构性矛盾的烙印。于是,安阳走上了钢铁行业提标与转型之路。

“治本问题不解决,减排就不可持续”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刘永民走进厂区侧边一幢白色小楼,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里,是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能源环保部所在地。

自1990年来到安阳钢铁参加工作至今,刘永民一直奋战在环保战线,是安阳钢铁环保不断提标、从“治标”走向“治本”进程的见证者、推动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安阳钢铁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震动,发生在2014年,安阳市遭遇到“史上最严厉”的环保处罚:约谈、挂牌督办、限批。

“安钢第一次因为环境问题停下了高炉,真正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刘永民回忆道,“当时环保局的同志说,压倒安钢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环境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很有远见。”

但那时,环保工作仍然停留在“治标”阶段:车间里安装上简易的除尘设备,全厂职工打扫卫生,搞“清洁生产”。

但“打补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钢铁减排才是“破题”的关键。

除了安钢,安阳市还有10家钢铁冶炼企业,产能大、高端产品比重低,这些高耗能、高排放,一举一动,都关乎安阳市的空气质量。

“我们提出了企业的环保目标:用最先进的治理技术、最高档的环保配置、最成熟的环保工艺。”刘永民介绍。

安钢投资30多亿元升级换代环保工艺技术,涵盖六大板块、覆盖全流程的环保提升项目成效明显:安钢在线日排放量由2017年的19吨降到10吨,减排47%以上;在全市排放占比由2017年的26.4%,降到2018年的17.5%,下降了9个百分点。

“紧接着,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组织排放。”刘永民说。23千米的密闭皮带运输线、炼钢转炉的三次除尘等设施相继投入使用,电动车的身影也出现在厂区各角落。

走在厂里,铁轨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向厂区深处延伸。“我们铁路运输的比例已经达到60%,其中,大宗原料、燃料物资的运输90%以上实现了铁路运输。”刘永民告诉记者。

铁轨旁的二炼钢,不见昔日热闹的高炉,不见炽热奔流的铁水,只间或传来几声鸟鸣。“二炼钢历史长,主要炼回收的废旧钢铁,铁锈、杂质多,运输也基本靠公路。”刘永民介绍,“减量就是减排,我们关停、拆除高耗能、高污染装备,把着力点放在提高供给质量上。”

“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二级净化塔,进一步提高氮氧化物的处理能力,还要在烧结机上叠加一套除尘系统,增大风量。”刘永民表示。

张飞拿起绣花针,“铁黑子”转型“高大上”

这是一家与众不同的钢铁企业。在这里,一根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银色“丝线”生产出来,打卷、织布、装箱,销往世界各地。

“这就是玻璃纤维,单丝的直径为几微米到二十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到1/5。”在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道。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绝缘性、耐热性好,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将玻璃纤维通过捻线、织布等工艺制成的电子纱和电子布,是电子器件的关键性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行业。

“我们手机电路板中用到的覆铜板,就离不开电子纱和电子布。”工作人员举例说。

谁能想到,这样一家“高精尖”企业其实脱胎于“铁黑子”。

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植根于林州老牌钢铁企业凤宝集团。从“铁匠铺”到特钢集团,凤宝从诞生之初就和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企业十分清楚,钢铁是高耗能产业,排污量大,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效益增长并不是长久之计,路只会越走越窄。

要发展,就得敢啃硬骨头;要转型,就要进军高新技术项目。经过调研,凤宝集团将目光投向新材料。

可让钢铁企业走进“微米世界”做玻璃纤维,就像让张飞拿起绣花针,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研发、人才、资金等问题接踵而至,考验着企业转型的决心。

“我们当时连玻纤协会在哪里都不知道,更别说找人。”光远新材料董事长李志伟说起创业的艰辛。

但这家企业有着典型的“红旗渠脾气”,干得苦、看得远、想得大。没有人才,下血本从全国各地请专家;没有资金,李志伟就带着从其他地方拿到的电子纱产品,结合电子玻纤产业优势与前景,最终从银行拿到贷款。

如今,科技范儿十足的玻璃纤维生产线取代了高炉与烟囱,高污染企业华丽转身,企业转型升级的光芒就此绽放。

实际上,玻纤行业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我们的生产线已经达到年产10万吨电子纱和两亿米电子布。”工作人员脸上满是自豪,“而且我们已经成功攻克4微米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进军5G,是企业要走的下一步。2020年3月,5G用低介电电子纱和超薄电子布项目开工,乘着5G通信产业发展的快车,企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刘俊超对本文亦有贡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
推荐信息